首页 走进一中 党群工作 德育家园 教学教研 平安校园 年级工作 校友天地 数字一中 信息公开
欢迎您访问舒城一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家园 >> 心理驿站 >> 心理健康
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2016-10-19   点击数:5050   来源:政教处    撰稿人:

与其智力发展的情况相呼应,高中生的各种个性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高中生在个性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的。这种主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获得了高度发展。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生对其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影响着他们实际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祝蓓里将其归结为以下六点: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其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份逐渐减少。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分化,才形成了他们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矛盾。

第三,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的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高中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第五,有较强的自尊心。高中生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第六,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祝蓓里:《青年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总之,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二)高中生的自我概念

个性的形成也包括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形象,或具有相对稳定的自我的概念。一个人是否具有一个适当的自我概念,对其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形象(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态度,这个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认识成分──对自己品质和特征的了解和认识;情感成分──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与此相关联的自尊体验;品行成分──从上述两个成分派生出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苏]N.C.科恩编著,陈贤义等译:《中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影响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下述三方面:第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形态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影响到高中生自我概念的积极性程度或消极性程度;其次是认知水平,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及较成熟的形式逻辑及辩证逻辑思维特点的高中生,往往具有更适当、更稳定的自我概念;第三是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对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其影响是同方向的;第四是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这也是影响自我概念性质的一个因素。

据调查,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和罗森贝尔克用横断法对比研究了三个年龄组(8岁至11岁、12岁至14岁和15岁至17岁)被试的自我形象特点,结果发现,15岁以后,被试的自尊感增强、羞怯感减少,自我评价最为稳定。德国心理学家对12岁、16岁及19岁的中学生的自我形象的调查也表明,自我形象在经过了12—16岁的显著变化后,便逐渐趋于稳定。

由此可见,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一个人在高中阶段对自身的看法,有许多都持续终生。

(三)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

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心理行为。具体指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它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分。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有在青年初期──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虽然个体在童年时就开始产生了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价,但那时的自我评价多是由别人的态度和反应折射到自身而产生的,缺少其内在性。到了高中阶段,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高中生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自我评价的能力才变得全面、主动,而且日趋深刻,表现为他们不仅能分析自己一时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状态,能认识到自己对某一具体行为起支配作用的个别心理特点,还能经常对自己的整个心理面貌进行估量,能认识到自己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不仅是高中生个性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有目的的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高中生进行自我评价不完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而在相当程度上是出自于实现理想自我的愿望,或是对失败和挫折的反省。所以,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高中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和调控及自我改造和完善。

高中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二、价值观的确立

高中生价值观的确立与其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相联系。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才初步形成。

(一)高中阶段确立价值观的主客观需求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里,都没有象在青少年期这样如此关心价值观问题”。的确,当个体进入青少年期,确切地说,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随着社会接触的扩大,生活阅历的积累及文化知识的增长,便开始考虑价值观的问题,这是一种自然事实,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第一,随着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能够分析各类社会事件,能够掌握各类社会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各种现象,能够有较正确的道德意识。因而,他们有能力以一种相对熟练的模式对待许多问题;第二,进入高中以后,意味着很快就要结束中学时代的生活,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在继续求学中进行专业选择等问题。所以,对他们来说,尤其是对高年级的高中生来说,面临着各种机会,需要做出自己的抉择,而在对职业、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判断时,需以个人的价值观为前提,这样才能既可以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保持内心准则的一致性,又可以较为灵活地应付各种变化,也将使以后人生的各个侧面处于一种协调状态;第三,高中生常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儿童们的行为准则往往较为单一,而且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高中生则面临较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例如,同伴团体中可能倾向于一种价值内容,而父母则倾向于另一种价值内容。高中生既想选择与同伴团体相同的价值内容以获得同龄人的认可,又不想与父母的期望相背离,在这种内心冲突的情况下,就强迫他们确立某种属于自己的价值观;第四,由于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生能更充分地认识自己,更正确地对待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从而能按照社会的要求,开始设计自己的人生。所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确立价值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

高中生在确立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特点。诸如:第一,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喜欢把各种具体事实综合成若干系统的总原则,热衷于哲学探讨;第二,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 的总体方向相联系,即不仅要说明自己对于社会的意义,而且还要找到社会对自身的意义;第三,在高中生的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具有不同价值观的高中生对于事物的兴趣点、意志品质及归因方式均不一样;第四,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还容易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阶段个体的价值观仍有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

(三)价值观的确立在高中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初步明确人生意义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将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较好地结合起来。做到这一点并不十分容易,如一些高中生虽然能考虑自己的未来前途,但却不能将近期计划与未来理想结合起来,使理想难以实现。而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则具有延缓直接满足的功能,使高中生逐渐地学会将自身努力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勤奋。

三、自治需求

高中阶段是在各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并面临走向独立生活道路的时候,而且高中生的智力和个性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因此而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高中生自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行为、情感及道德评价等方面,在行为上,他们要求独立决定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希望有一定的行为自由;在情感上,他们希望能独立体验和选择个人喜好;在道德评价上,他们希望能以自己的评价标准为依据,独立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及社会事件。

(一)高中生自治需求的表现

高中生的自治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父母的关系

从青春期开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子女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却增加了反抗性情绪,这种情况一般在初中高年级达到至极。进入高中后,虽然大多数高中生仍希望父母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反对父母对他们过多的干涉,但与初中阶段相比,则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直接冲突,他们更希望能与父母站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希望能与父母和睦相处。

2.选择职业

选择职业,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是高中时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高中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在两种社会定向上做出选择,即是继续上学,接受高等教育,还是参加工作,直接就业。而且不论是选取上述哪一条道路,都需在所学专业或职业种类上做出具体的挑选。大部分的高中生在这一选择过程中体现出了自主性,他们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做出估价,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然在做某些重要决定时,他们也不拒绝接受父母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对于父母的那种强行安排持反对态度。

3.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高中生强烈要求自治的特点也体现在他们对现实社会所具有的一种不满情绪中。高中生对现实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可归因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高中阶段仍处于理想主义的阶段,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期望都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有时甚至产生强烈愤怒或绝望的情绪,从而影响其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还带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所以其思想认识上易出现偏颇,导致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

(二)影响高中生产生自治需求的因素

高中生在自治需求的表现及程度上均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受制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认知水平,既包括高中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又包括其智力发展的程度,例如,一个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的高中生往往具有更强的自治需求;第二,性格特点,那种性格外向、性情刚烈、攻击性强的高中生常表现出更明显的自治倾向;第三,家教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专制、或父母对子女的态度过于保护、或父母在教育态度上不一致等都会使高中生自治的需求更强烈;第四,心理成熟水平,心理成熟水平过于滞后的高中生的自治需求相对微弱。

高中阶段是个体在成熟之前所度过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形成和发展的许多个性特点都将对完成以后几个人生阶段的发展任务产生直接的影响。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舒城一中 皖ICP备05004210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浏览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
c_1_msg